安防资讯|安防政策法规|安防新品|安博公告
网络无处不在 “三化”掀起安防行业新篇章
文章来源:中安网 | 发布日期:2013-05-02
市场日新月异,其产业中的技术也在不断演进。视频监控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兴起以来,先后经历了模拟、半数字、全数字、网络、高清几个阶段。与此同时,以智能视频监控(IVS)为代表的视频视频技术,正处在走出实验室、进入到各行各业的应用阶段,将要实现从机械向智能化视频信息处理的跨越。本文将从最近几年热炒的网络化、高清化和智能化探讨,预计未来3年内这“三化”依然是主流。
随时随地的网络畅游
随着Internet技术的发展,基于IP的视频监控更能为人们所接受,网络摄像机把压缩的视频信息通过TCP/IP协议,采用流媒体技术实现视频在网上的多路复用传输,拥有授权的用户可以随时访问互联网,实现对整个监控系统的指挥、调度、存储、授权控制等功能。鉴于IPv6在服务质量、网络性能、安全性改善提高一级IPv6对下一代Internet网络的影响,基于IP的视频监控是主流。现在的中国视频监控行业网络高清占据主导地位,而从理论上说,任何模拟摄像机,包括固定摄像机、球形摄像机、带云台的摄像机等都可以通过视频服务器集成到网络视频系统中,模拟摄像机和视频服务器的组合相当于一台网络摄像机,因此目前很多厂家都生产出了一体化的IP摄像机。
同时,2012年6月1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的由SAC/TC100归口的《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标准编号为GB/T 28181-2011)正式实施。该标准规定了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中信息传输、交换、控制的互联结构、通信协议结构,传输、交换、控制的基本要求和安全性要求,以及控制、传输流程和协议接口等技术要求,解决了不同系统互联的问题。这意味着全国视频监控系统终于有了统一的联网接口协议,视频监控跨区域联网成为可能,预示着全国视频监控联网共享平台建设将大大提速。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网络监控需要解决视频压缩编码技术和存储技术。 视频编码压缩是网络视频监控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经过压缩的视频数据是海量的。
高清视界、纤毫毕现
很多人这样理解,网络化是安防高清化的前提,毕竟2010年爆发的高清监控都是以网络高清摄像机引领,尽管2011年出现的HD-SDI高清解决方案给行业提供另一种选择,但依旧难以撼动网络高清的霸主地位。
中国的安防行业曾经随着“平安城市”的推广,迎来了它的一个高速发展,这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中国民族安防企业要发展,更要有健康有质量的发展。在保证良性竞争的前提下,加大企业核心技术的掌握是监控企业在竞争中的突围之路。与过去不同的是,以“看得清”的高清晰性能著称的高清监控摄像机不再是安防市场的点缀,经历了三年的发展,一些尝到高清监控优势的工程商开始在项目中大量引入高清监控,尤其是政府建设项目。
这样一来,我们为什么要实现监控高清化的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很显然,在实际应用中高清监控给我带来的好处颇多,首先,高清提供了更清晰的图像和更多的细节。 现在市面上最好的模拟摄像机都是600线以上的产品。650线、600线的产品,在宽动态功能方面的表现应该是不错的,但它存在的问题是细节不够清晰。在应用效果中,高清摄像机能覆盖到很宽的范围,比如在银行大厅里面的人都能看清楚,这已经是超过标清摄像机的监控距离。在交通领域,通过使用一个720P的高清产品,四个车道,每个车道的车牌都可以看得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