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资讯|安防政策法规|安防新品|安博公告
国内安防行业历程:品牌市场并驾齐驱
文章来源:中国安防展览网 | 发布日期:2013-05-06
进入二十一世纪,安防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期,技术不断成熟,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尤其是最近几年,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平安城市、智慧城市、物联网建设等等,在这些利好因素的刺激下,安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我们看到,一批实力企业迅速崛起,成为行业发展的领头羊。在市场竞争中,安防行业品牌效应也日益凸显。本文从安防市场、安防创业高峰、安防品牌发展三方面解读安防行业发展历程。
国内安防市场发展历程
十多年来,国内安防市场经历了多个快速发展的阶段,推动安防市场迅速成长。
1、模拟监控阶段(1979-1983)
早期的安防监控系统使用单位主要是一些非常重要的和特殊的单位和部门,系统由前端的模拟摄像机,后端的矩阵、磁带录像机和CRT电视墙构成。由于这个阶段摄像头设备由日系企业所垄断,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摄像头生产技术落后,争夺摄像头代理权成为行业的热点。
2、数字监控阶段(1984-1996)
随着安防行业的发展,使用单位发展到包括金融系统、文物系统、军工、邮政等重要单位,监控规模不断扩大,早期模拟监控系统已经无法满足业务的需求,包括磁带式录像机存储容量不足、矩阵规模越来越大、无法实施远程监控与云台控制、图像画面质量有限等等,模拟监控的数字化转变势在必行。值此阶段,数字化技术推动了DVR产品的诞生,它采用数字记录技术,在图像处理、图像储存、检索、备份、以及网络传递、远程控制等方面远优于模拟监控设备,一般分为:硬盘录像机,PC式硬盘录像机,嵌入式硬盘录像机等。DVR产品的出现,反过来推动了国内数字化摄像头产品的自主研发与生产,图像的分辨率逐步迈入标清时代。该阶段市场的竞争由单一代理权的竞争过渡到品牌产品与组装式产品的竞争,系统集成业务初现端倪。
3、高清化/网络化监控阶段(1997-2009)
经历近十年的发展,国内安防市场进一步放大到金融、公安、能源、交通、教育、电信、机场、海关等领域,其中智能建筑领域成为最大的应用市场,市场总量达到数千亿元规模。伴随数字化技术的成熟应用,为了满足类似车牌识别、人脸识别、事故分析、过程监控以及智能化监控等应用需求,引入高清/网络视频监控技术将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此阶段的系统结构更加复杂,前端的摄像机大多为网络型的高清摄像机、传感器、报警器材、灯光设备等等,后端则是由DVR/DVS、NVR(数字网络录像机)、视频监控服务器、监视器群组/超高分辨率数字拼接墙、客户端设备、系统软件、网络等构建起来的大系统。高清监控概念的引入,其带来的不仅仅是软硬件系统的革命,更大的意义在于由单一的视频监控,开始逐步过渡到视频监控与客户应用系统的融合,视频监控不再是一个信息孤岛,更多地与用户的业务系统结合,成为促进业务发展的重要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