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资讯|安防政策法规|安防新品|安博公告
从监控角度客观看待故宫玻璃被砸事件
文章来源:慧聪安防网 | 发布日期:2013-05-08
5月4日上午11时10分,在故宫内西路开放区的翊坤宫,一男性观众徒手击碎正殿原状展室一块窗户玻璃,致临窗陈设的一座文物钟表跌落受损。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两段监控录像,分别是蓝衣男走进翊坤宫;和该男子冲向正殿,然后浑身是血的出来,但没有拍到他直接击碎玻璃的瞬间,缺少最直观的录像证据。事件发生后引起网友一片哗然:“简直就是不作为”、“都是赝品,讹人呢这是”、“亡羊补牢”……小编认为应该客观看待故宫这一事件,而不是一味的去指责。
故宫是一处文物的宝库,可移动文物藏品就超过180万件,其中包括珍贵文物168多万件;故宫本身范围也很大,据了解,房间共8704间,即使有200多人的人防队伍也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在技防方面,目前故宫已安装监控摄像头1500多个,防火监控点4000多处,还有近万个安防报警装置;因故宫博物馆珍藏着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因为故宫对防火的要求很高,虽然有1500个摄像头,但夜晚工作的红外摄像机不能太多,因红外照明功率比较大,容易引起火灾,对于文物安全来说也比较危险。在故宫安防方面人防、技防、物防、犬防四防合一已经做的很不错了,有些故宫事件的发生是不可控的,需要公正客观的对待。
认识误区会造成舆论误导
《北京青年报》刊登了一篇文章《故宫玻璃为啥那么易碎?》,文中指出“游客过激砸窗貌似很小的一件事情,现实中该案最值得关注的点,其实不在于过激行为本身,而是在于故宫的玻璃为何那么容易被砸碎?在过去的这两年,故宫经历过很多的“门”事件,为什么故宫安防体系还是那么落后。”
可能有很多人都看到了这样一篇文章,那么玻璃易碎有错?此次被砸坏的玻璃是1949年前安装的,就玻璃本身来讲究竟是民国时期的还是清朝的,虽有待考证,而且要直接大规模的替换成防暴玻璃并非想象中那般容易。
故宫安防现状
1、安防设备即将完善不逊欧美顶尖博物馆
经过一次次沉痛的教训后,故宫在安防上投入了大量的新设备。2013年03月4日下午政协委员单霁翔面对记者提及文物安全问题时说:“其实2009年11月,故宫博物院安防报警系统改造工程已正式开工,工期为4年,预计在2013年11月完工。目前,新的安防设施已经开始使用,已使用了70%,到今年年底将全部使用,防火设施将在明年年底全部投入使用,届时,故宫的安防设施将成为———我们自认为啊———全世界最强大的安防设施。”他还表示,“故宫博物院的安防设施必须是最好的,因为我们的文物是最好的。”目前,故宫博物馆安防设备水平丝毫不逊色于欧美顶尖博物馆。
日前,单霁翔以“导游”的身份带领媒体记者走访了一些殿宇,介绍文物古建维护和安防情况的时候,监控报警设备忽然响起。在场工作人员和记者都把目光投向大屏幕,原来是乐寿堂里有一只小猫经过,报警设备很灵敏,即使是一只猫也不会放过。
从此次博物馆玻璃被砸事件也可以看出故宫设备先进性。发布会上公布的两段监控录像,记者清晰地看到,11∶08∶46,肇事者,一年轻男子进入翊坤宫入口,4秒钟后,他出现在影壁旁。6秒后,该男子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向西间的窗玻璃,其他观众四下逃散。4秒后,工作人员大步跑向该男子,并迅速将其制服,从该男子出现到被控制,全程仅25秒钟。博物馆公布的监控录像非常清楚,其科技含量在国内外众多的顶尖博物馆内也是首屈一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