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资讯|安防政策法规|安防新品|安博公告
探讨我国安防行业亟需改进的问题
文章来源:中国安防展览网 | 发布日期:2013-10-15
我国的安防产业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但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安防产业发展速度却很快并已经初具规模。目前我国的安防行业正由启动期走向发展期,产业链已经基本形成,管理链条也正在建立,而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大,安防产业就会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行业利润空间也相当可观,而这正是吸引广大投资商投资安防产业的重要原因。随着民用市场的不断拓宽,大安防时代悄悄来临,展望2014年,我国安防行业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民用市场不断扩展空间巨大
安防产业在发展初期,主要应用于对安防有着特殊要求的行业,这造成了安防产业的发展空间受到限制,但近几年来我国普通民众的安全意识的提高,安防产品的民用市场逐渐被打开,这极大的扩展了安防行业的发展空间。
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的安防产品在民用市场的份额仅为20%,然而发展到2012年,这一比例迅速上升到50%。国内从事安防监控行业多年的知名人士程伟指出,国内安防产业民用市场的开拓,一方面与普通民众安全意识的提高有关,另一方面则因为安防产业借助电子商务的平台使得安防产品进入到民用市场之中。
可以看出,我国的安防行业正在迈向成熟期发展,投资安防产业已经成为2013年的热潮。但中国监控网创始人程伟指出:要推动我国安防产业的发展,在借助投资商们的力量同时,必须加快安防领域的数字化和高清化,加快我国安防产业的技术升级速度,这才能满足广大消费者越来越多样化的需求。
大安防时代来临
进入21世纪,尤其是最近几年,国内安防市场的需求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专业行业用户和中小企业用户退居次要位置,新的应用领域出现并快速扩张。目前国内安防行业最热门、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主要有三类:
一类是以平安城市建设为代表的城市级大型安防项目,类似龙头企业有中安消等。这类需求的客户是中国各级地方政府,属于“一把手工程”。这类需求具有总体投资大、技术要求高、涉及用户广、链接环节多的特点。该类项目主要有两种建设模式,常规模式和BT(Build-Transfer)模式,而BT模式又可演变为BOT(Build-Operate-Transfer)和BLT(Build-Lease-Transfer)模式等。不论哪种建设模式,传统产业链中的安防工程商都无法独立承担该类工程。
第二类是以个人安全、家居安全、社区安全为代表的民用安防。近几年城市新建的住宅小区、智能大厦全部配备有视频监控、门禁、防盗报警和楼宇对讲等安保系统,有些家庭还个性化定制了家庭用安防系统;农村家庭现在也增强了安防意识,部分地区的农村安装了家庭联保系统,效果较好。但是目前市场上的民用安防产品和系统方案,大都是在原来工业化产品或工程化方案的基础上稍加改进而来,因而缺乏针对性,不太适合民用安防的实际需要;并且安防系统的误报率较高,撤防也不方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安防意识的增强,以及对安防需求的增加,可以预见,未来数年民用安防市场将持续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三类是配套综合安防、消防报警运营服务需求。报警运营服务模式是国外发达国家综合安防的主要运作模式,目前在国内个别大城市有类似服务提供,但覆盖范围很小,提供的业务内容也不能很好满足客户的全方位需要。从国外安防行业近百年的发展经验来看,联网报警服务在一定范围内,入网用户越多,规模效应越明显,越能利用“大规模定制”来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如防盗报警、火灾预警、医疗救护等等)。鉴往知来,可以判断,国内的联网报警服务业也终将走“规模创造效益,规模满足多元化需求”之路。
以这三类核心需求代表的安防新需求,对安防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必须具有产品设计制造、系统集成、工程施工和维保以及联网运营服务等综合能力,而传统安防产业链中的任何类型的企业都无此实力。
概括来说,21世纪的中国安防行业,从用户层面可以细分为个人安全、家居安全、社区安全、城市安全、环境安全、应急安全、消防安全、信息安全、行业安全和国土安全等十大类安全需求;从企业层面来看,企业必须同时具有兼容性好的软硬件产品、统一的系统集成平台、获得产品的快速渠道、优质的工程施工以及良好的运营服务等五大要素。这两个层面的变化,标志着国内的安防行业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国内大安防时代已经来临。
2014年中国安防市场有哪些需要改进
随着经济增长和物质水平的提高,各企业单位和人民群众自身对安全和保障的需求不断提升,同时政府大力推进智慧城市试点,先后推出两批智慧城市试点共计202个城市,成就了中国安防行业的稳步发展。同时,安防企业自身的创新拓展加之与IT企业、电信企业、家电企业的交融发展,极大地扩充了安防的内涵和应用领域。但是在安防行业快速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严重的问题,影响了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主要问题总结如下:
◇ 立法滞后
由于安防立法工作的滞后使得中国的安防市场还不完全规范,还未形成成熟统一的全国安防市场管理体系。市场监管不到位,许多地方政府及用户未严格执行相关标准、规范;企业缺乏品牌意识、市场竞争混乱、“假冒伪劣产品,品牌产品的伪劣代理商、恶性削价”等现象不同程度地依仍然存在。再加上行业规模扩大,企业竞争激烈,市场上的山寨产品像雨后春笋一般渐渐的冒出来,这些产品普遍存在着严重的质量问题而且很少存在售后服务的保障。
正是由于这些以次充好安防产品扰乱了消费者的正确判断能力,导致许多“监控摄像头成睁眼瞎”的新闻事件频频发生,也影响到高端安防产品的正常发展。
◇ 低价竞争
低价竞争造成整个市场上的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生产企业为了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价格优势,偷工减料,造成产品质量下降。个别企业更为了逃避国家有关部门的检查,进行不正当的竞争,误导消费者,使得高端产品市场被挤压。
安防产品价格一路走低,销售额增大却未能带来利润扩大。安防产品进入市场早期竞争较少,早期进入市场的品牌呈垄断之势,用户主要是政府机关和一些大的企业,产品价格高昂,利润丰厚。但随着安防业的迅速发展,竞争加剧,却未形成有序的市场,恶性价格战带来整个行业价格走低。由此,利润空间大幅减小,虽然市场开拓成效显著,却并没有带来利润的增长。
◇ 产品同质化
产品同质化严重,亟需开发新技术、研发新产品,这样才可能赢得更大的市场和利润空间。目前安防产品种类繁多,看起来琳琅满目,但是各个厂家的同类产品却是大同小异,缺乏自身风格和独特之处,使得工程商和用户难以从中选择。同时由于缺乏行业自律公约,产品极易被别人模仿制造。很多企业想走高端市场,但开发一种新产品就被模仿一种。
业内人士对日益成风的模仿感到担忧,认为这不利于整个产业的升级。一味地模仿别人,企业根本无法形成自己的创新思维,也无法打造出有知名度的品牌。公众对品牌的认知度低,长久下去就变成企业的困局。企业要提高创新能力,独辟蹊径才能创造出伟大的业绩。
◇ 市场不均衡
市场发展不均衡,安防领域涉及到智能监控、防盗报警、门禁识别等多个领域,产品十分丰富,但是目前只有视频监控设备运用面广,占据了安防市场的半壁江山,而其他的防盗报警产品、门禁识别产品运用范围比较窄,在市场上的安防产品所占比重相对较小,远不如视频监控产品,整个行业发展不均衡。
2014年,我国安防行业又将进入一个十分重要的发展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虽然安防行业近几年发展取得不少成绩,但我们面临的问题依然严峻,尤其是安防市场规范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