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资讯|安防政策法规|安防新品|安博公告
安防业积极造“云”
文章来源:中国安防展览网 | 发布日期:2013-11-12
物联网、云计算技术的热炒,让中国的安防企业几乎在一夜之间调转风向标,同时,网络等一系列配套技术的逐渐成熟和民用市场的兴起,同样让用户需求向更高层次引导。而此时,安防行业传统的模拟产品面对新兴的技术洪流,必须要大胆寻求突破,提高自身的研发实力,建立自有的研究院,努力做前瞻性的研发。作为安防领域新技术应用,云技术发展功不可没。
安防云技术三大应用
云接入:突出自由接入、方便配置的理念,目前的云接入包括,标准设备与非标设备的整合接入;主流设备自动发现,零配置;将接入设备适配虚拟为系统可管理,可配置的监控对象,插件式扩展设计,配置设备交换通路,智能分配各类设备所需资源。
云存储:云存储主要是应对海量存储的大数据挑战,通过使用HDFS实现信息处理并发;整合结构化数据与非结构化数据,将前端存储、后端存储等分布在不同物理区域的存储资源整合为存储资源池;同时通过使用HADOOP技术,大幅优化检索速度。
云分析:整合各类计算算法、设备等资源,突破智能分析计算瓶颈,应对智能分析等大量消耗运算资源的技术需求,并将前端、后端等各类运算资源虚拟化,实现统一管理;实现运算资源服务化、动态分配运算任务,统一调度,提升运算效率。
在iCAP架构中,通过六大智能引擎和三大云技术,大幅提升系统功能和可用性,并通过开放接口的进一步开发,实现平安城市、智能交通、应急指挥等各类大规模复杂的应用。同时,由于在云接入技术中,采用了提供标准接口的开放架构,只需对一些需要接入管理的设备进行微小改造,就可以实现整合接入;而能力开放接口也可以进一步丰富和优化。所以,整个系统的前后端开放和扩展性是有保障的。
云技术应用以安防需求为基础
安防业务第一步总是将数据存储起来。云存储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利用廉价存储服务器搭建海量存储系统,提高了系统灵活性、利用率等,还提供了通过降低存储服务器硬件的要求,而又不降低甚至提高数据可靠性的降低成本的解决方案。计算方面,无论是批量数据处理或者流式计算,都有广阔的应用场景,如大量视频的批量智能分析、车辆智能布控、预测分析模型的训练等等。海康威视共享软件开发及管理部陈振波综合认为,云计算在安防应用中可实现如下应用:
1、系统部署与运维:利用云计算提供的虚拟化技术,实现安防系统的快速部署、系统运行监控与故障迁移。
2、海量数据存储:数据是安防系统的核心,它既包括视频、图片、模拟量等非结构化数据,也包括人员信息、设备信息、配置信息等结构化数据,通过云存储技术实现海量数据的存储、检索、读取。
视频监控作为安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视频数据的存储是整个视频监控系统的基石。视频监控已经基本完成IP化、高清化的转变,一个平安城市的监控点数量就达到数万甚至几十万的规模,其视频数据的存储规模已经达到百PB的量级以上,要解决这个难题,非云存储技术莫属。
3、智能分析:利用云计算提供的计算资源池,实现海量非结构化数据的特征分析,如视频智能分析、视频元数据预处理、人脸识别、车牌识别等,把非结构化的数据转换成结构化的描述数据,以便计算机进行二次处理。很难想象没有云计算技术支撑的智能分析系统如何从数百PB数据中提取出关键信息。
4、智能统计:利用云计算提供的计算资源池,实现海量实时数据或历史数据统计,对安防态势做出实时判断与趋势预测,如人流量统计、车流统计。
5、智能检索:利用云计算提供的计算资源池,实现海量数据的智能检索,它不再是数据的简单比较,而是通过规则的过滤实现对安防数据的综合化应用。如根据人员特征、车辆特征检索视频,通过告警的时间、地点检索相关联的监控资源。
6、基础安防服务平台化:随着安防跟其他行业的融合,安防应用多样化的趋势明显,但安防的基础服务是稳定的,如存储服务、报警服务、消息服务、数据服务等,在PaaS层提供一个统一的安防基础服务平台会提高安防应用的研发效率。
7、安防应用虚拟化:利用云计算中SaaS层提供的技术框架,可以实现安防应用的虚拟化部署,从而实现安防应用的按需部署。
积极造“云”需合理化
云计算发展是需求推动、技术进步和商业模式转变共同促进的结果。由于种种原因,对于一些关键业务采用云计算模式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服务的可用性:基于云计算的应用平台承载了大量商业客户和个人客户的应用,在当前网络病毒泛滥、黑客入侵时有发生的今天,在公网上的云计算更容易受到不同方面、不同类型的攻击。由于云计算平台承载了大量的应用实现,因此这些攻击一旦成功,对应用和运营者来说都将是致命的打击;同时云计算运行维护过程中的任何一次事故对云计算服务的可用性都是致命的。因此研究冗余的云计算构架、良好的容错性设计等是云计算大规模商业应用的基础。另外,安防系统的数据量大,智能分析的计算资源需求大,仅依赖集中化的云计算服务,不仅数据的迁移成本高,投入的硬件成本也高;而前端设备的计算能力往往是有富余的,如采用“云边结合”方式把前端设备的计算能力统一利用起来将能极大的节约成本。
数据隐私保护问题:云计算特别是基于云计算的云存储承载着不同企业和应用的大量数据,而这些敏感数据如果不能有效隔离,将永远不会放到云中,这也是目前很多潜在的云计算用户不敢轻易将自身应用放入云计算平台的重要原因。因此全方位的安全解决方案,多用户构架的良好设计以及确实可信的云计算管理,是保护用户数据隐私的重要因素。
软件许可问题:当前的软件许可通常限定在运行软件的机器上,用户使用模式通常是购买软件并按年支付使用费用,因此目前商业软件的许可模式并不适合云计算业务开展,需要云计算运营商和软件提供商共同协商,提出适合云计算的软件销售模式。
标准的开放性问题:虽然现在的云计算软件在跨平台方面做了很大的改进,但从本质来看,云计算的应用接口仍是各家私有的,因此用户很难将他们的数据和程序从一个站点的平台迁移到跨厂家的另一个站点的平台,例如目前在Google、Yahoo平台上都有许多云技术打造的应用程序,但它们却无法互通。如果不重新编写和测试应用程序,Google平台上的应用程序转移到Yahoo平台上就不能使用。这样一来,云计算就失去了主要优势。目前一些组织(例如开放云计算联盟OCC,分布式管理任务组DMTF)已经看到这个问题,并着手进行标准的统一工作。海康威视陈振波告诫道:“云计算的快速发展形成了百花齐放的格局,涌现了很多成熟的云计算应用,选择很多,但技术路线不一致、标准不统一,造成了业务跟云计算平台的捆绑。就安防市场而言,这正是业主方、集成商所不愿见到的。因此,制定云安防,行业标准很有必要。”
关于云计算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求提供给计算机和其他设备,主要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云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过去在图中往往用云来表示电信网,后来也用来表示互联网和底层基础设施的抽象。狭义云计算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资源;广义云计算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IT和软件、互联网相关,也可是其他服务。它意[1]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作为一种商品通过互联网进行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