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资讯|安防政策法规|安防新品|安博公告
成果面前滋生挑战 智能交通未来仍是潜力股
文章来源:中国安防展览网 | 发布日期:2014-07-14
智能交通系统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讯技术、传感技术、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而建立起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的运输和管理系统。智能交通系统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逐步从技究开发走向应用。智能交通标准化,作为推动传统交通向现代交通转化的主要手段之一,日益受到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的重视。智能运输系统标准的应用效果,是衡量产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手段,无论是在国际社会、发达国家,还是在中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制定过程中的竞争正日益白热化。
从北京看我国城市智能交通的发展现状
智能交通的研究和推进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但ITS作为跨世纪的经济增长点和交通系统建设必然选择的重要性已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十二五”规划更是突出了物联网智能交通的地位。目前在城市智能交通领域,北京、广州走在我国前列。以北京市智能交通为例,该系统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道路交通管理
建成了比较完善的智能化道路交通指挥管理系统,包括城市道路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交通检测、电视监控系统,交通违法检测系统,以及全市“122”交通事故接处警系统。
公共交通管理
建成了动物园公交枢纽运营管理和乘客信息服务系统,公交区域运营组织与调度系统,公交抢修救援调度系统,BRT智能管理系统;
高速公路管理
建成了全市统一的高速公路信息中心,实现了五环路和六条高速公路的联网监控,并与交管部门共享。
出行信息服务
自主研发了浮动车动态交通信息采集处理和发布系统,有效扩展了动态交通信息采集的范围,有力的促进了北京市交通信息服务发展水平。
电子收费
在全市公共电汽车、轨道交通和3万多辆出租车开通了市政交通一卡通系统;建设完成了八达岭、京津塘高速公路包括13个收费站、33条专用车道、3个标签发行点与一卡通卡兼容的不停车收费(ETC)试验系统。
客货运输
建成了包含全市10家省际长途客运站的联网售票系统,5家出租汽车安防监控中心(其中2家开展了调度服务),8家化学危险品运输企业建立了化学危险品运输车辆GPS监控系统。
成果面前滋生挑战,智能交通如何突破推广应用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我国智能交通已取得初步成果,属于产业升级受益行业,未来高成长趋势明显,但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
其一,由于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应用的构架尚未明确,标准体系尚不健全、不统一,规模经济不够,盈利模式未可行,大大增加了企业的应用成本,不利于智能交通的推行。
其二,传感器成本、性能和寿命,在技术上与交通应用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传感、支撑网络也尚未建立,地址资源严重缺失,行业数据中心特别部级层面的行业数据中心尚未真正广泛创建,影响智能交通深入应用。
其三,关键技术仍受制于人,研发急需突破。目前国内70%以上的智能交通高端市场被国外企业抢占,我国在RFID、传感器上并无主导权,仍受制于美国、欧盟,国内盈利面较小。
其四,智能交通研究和示范应用点分散而不成体系,技术参差不齐,市场竞争秩序也不完善,也给整个智能交通行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其五,目前国内智能交通IT企业多数规模较小,企业稳定性相对较弱,国际厂商加紧抢占市场,企业业绩波动幅度或加大。
另外是公众及组织单位的观念障碍,如对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的担忧,也影响着智能交通未来的推广应用。
未来前景仍是潜力股
智能交通在国际交通运输科学技术中走在最前沿。纵观我国绝大多数城市发展与交通运行的状况,能够解决道路拥堵、秩序混乱、管理不力等问题,也只有实现智能交通系统的全面覆盖。物联网、车联网的兴起也为智能交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有了更多产业的应用。
目前,智能交通产业范围覆盖铁路、公路、轨道交通、水路、航运等所有的交通运输行业,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也必将带给智能交通行业更多的惊喜,给我国的交通发展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
城市智能公交系统是主要针对城市内部公共交通的指挥、管理、调度、应急等方面的智能系统。城市智能公交系统主要实现对城市公共交通线路、车站、车辆的全面监控。通过各种辅助设备预知并合理调度公交资源,优化公交系统。
智能交通系统发展尚不完善,未来还有众多领域有待于开发,市场前景广阔,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都将继续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